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疗法 > 其他
脸上长斑?两个穴位搭配可调和气血,化瘀消斑
2022.04.13来源:李医生小科普

  脸上长斑?两个穴位搭配可调和气血,化瘀消斑

  黄褐斑古称面尘,肝斑,蝴蝶斑,多见于怀孕,人工流产及分娩后的女性,一般认为与雌激素代谢失调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另外还与日晒,长期使用化妆品以及某些慢性病如月经不调,盆腔炎症等有关。

  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主要病机,而血海穴与太溪穴相配,可调和气血,化瘀消斑,有效治疗黄褐斑。

  血海穴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穴位位置】

  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当股四头肌内侧的隆起处

  【按摩手法】

  ①用拇指指腹按住血海穴,指腹用力伸压,有酸胀感即可停止用力,保持力度,持续五到十秒,然后放松再按压,反复持续,每次十分钟。

  ②也可以采用按揉法,用拇指指腹按住血海穴,指腹用力深压,然后压而柔之,持续五到十秒,然后放松,再按压揉,反复持续,每次十分钟。

  太溪穴有益肾滋阴,润燥之功效,可通络,活血化瘀,消斑。

  【穴位位置】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手法】

  ①刺激太溪穴艾灸法疗效极佳。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距离皮肤表面约二到三厘米,每次艾灸十分钟左右,每日睡前一次,每周三到五次。

  ②刺激太溪穴也可以采用与血海穴相同的按压法。按揉法需要注意的是刺激穴位治疗黄褐斑有一定的疗效,但疗程较长。

  黄褐斑的发生可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医养生认为,黄褐斑是由肝失疏泄或情绪抑郁不舒引起的,可表现为脾气大还伴有脸部长斑等症状。除了特效穴的按摩外,想要疏肝、解郁。内服也很关键,中药方上可以使用丹桃散(昆布、桑葚、百合、芡实、甘草、茯苓、橘皮)全方以肝肾为源,兼顾调理脾胃,养阴补气,利湿清热,宁心安神,行水排毒。结合两个特效穴位的辅助对于黄褐斑的改善很有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