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药方剂 > 内科
中西医结合视角下的高血压管理策略
2024.07.16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西医治疗与传统的中医调养各具特色,但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高血压的有效管理,一直是医学界和广大患者关注的焦点。

  高血压的认知与诊断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值的现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当收缩压(高压)持续超过140mmHg,或舒张压(低压)持续超过90mmHg时,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通常分为三级,即一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二级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和三级高血压(≥180/≥110mmHg)。

  在中医理论中,并没有直接对应于西医中“高血压”的特定称谓,但通过观察和实践,中医发现了一种与高血压临床表现相似的病理状态,即“肝阳上亢”。这种情况往往源于肝肾阴虚,导致体内水液不能充分滋养和制约肝气,从而使肝阳上亢。此外,外感温热邪气也可能导致体内热邪偏重,血液循环加速,进而引发血压升高。因此,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高血压的发生与体内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诊断高血压时,医生通常会通过多次测量血压来确认诊断结果。同时,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高血压的病因和类型。

  高血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旨在通过西医的药物治疗和中医的调养手段,共同达到降低血压、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目的。其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活方式干预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强调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影响。因此,改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管理的基础,这包括限制钠盐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规律的有氧运动、戒烟限酒等。中医还强调“饮食为上药”的观念,提倡通过食疗来辅助降压。

  药物治疗

  西医药物治疗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ACEI/ARB、利尿剂等。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病因、年龄、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中医则通过辨证施治,选用具有降压、清热、利水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时,可以将西医的降压药物与中药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在高血压管理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中医的针灸、推拿、拔罐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舒缓紧张情绪等方式辅助降压。西医则强调心理干预在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如放松训练、心理疏导等。这些非药物治疗手段可以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降压效果。

  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在高血压的管理中,个体化治疗策略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每个患者的病因、病情、体质等因素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病因治疗

  对于高血压的病因,西医和中医都有各自的认识和治疗方法。西医注重从病理生理机制出发,针对高血压的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中医则强调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辨证施治来调理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气血。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因和病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病情评估

  高血压的病情评估是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基础。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症状、体征、合并症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明确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以便制定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体质调理

  中医认为,体质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在高血压的管理中,应注重体质调理。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了解患者的体质类型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调理方案。如对于阴虚火旺型患者,可采用滋阴降火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阳虚型患者,则可采用温阳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

  高血压患者的随访与监测

  高血压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在随访过程中,医生应关注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合并症的发生情况等,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还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监测方面,除了定期测量血压外,还应关注患者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反映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为医生制定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