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医药梦网!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馆 > 中医疗法 > 其他
莫“伤春” 警惕季节性情绪病
2022.03.30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春季是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的好时节,然而在这良辰美景之际,许多人却出现了情绪与心理问题。随着季节更替变化,人的生理节律开始有起伏波动,这种波动导致了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过于激烈就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发生。

  古诗词中常有伤春悲秋之句,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本是自然现象,但珍惜生命、眷恋青春的诗人却有了盛时不再来的无穷怅恨,即使面对美好的春光,也难掩莫名的忧郁和难言的惆怅。李煜的《虞美人》中便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阐述了作者的伤春之情。对于现代人群来说,春季心理疾病高发也逐渐成为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疾病的发生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疾病前期会出现一些轻微的变化,如饮食的改变、工作节律的改变、睡眠的改变等。我们要学会及时发现早期提示信号,及时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常见的提示信号包括以下几类:1.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易醒或者睡眠时间减少。2.情绪异常。情绪不稳定,感觉压抑、高兴不起来。3.行为障碍。变得懒散,不讲卫生,社交能力下降,离群独居。4.不适症状。无明显原因的头晕、乏力、心慌、食量减少或食欲下降。

  如果出现以上现象,很有可能是季节性焦虑、抑郁,应引起重视。日常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自我调整来缓解症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一段话对于春季起居和养生原则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导:“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心情调养,疏肝为要

  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生发之阳气相应。此时要顺应阳气生发的自然规律,使肝气顺畅条达。要学会自我调控情绪,遇到麻烦事尽量不要愤怒,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

  饮食调养,健脾祛湿

  春天应在地域特点的基础上多食养肝的食物。如北方的春季干燥,应多吃滋阴养肝的食物;而南方的春季多湿,因此要注意化湿,防止湿气过重而困脾。肝脾本为相克关系,湿困脾胃也可以影响肝的疏泄,中医称之为“土壅木郁”。生活在南方地区的人春天可适当多吃白扁豆、薏米、芡实、木棉花、藿香等祛湿的食物;北方地区人群可多食枸杞、银耳、桑葚等。

  走到户外,适量运动

  春光明媚,草木葱郁,正是出门健身的好时光。一定要努力克服疲乏和不良情绪,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如踏青、散步、做操、打球、打太极拳、放风筝等。运动能使人体气血通畅,精神愉悦,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在清新空气中活动,也有利肝的疏泄,达到养肝护肝之作用。

  夜卧早起,精力充沛

  充足的睡眠能助人心情平和,学习工作充满活力,也有利于血压稳定和心脏健康。每日保证6~8小时睡眠可迎合春天之朝气,如果觉得困乏,不妨中午小睡消除疲劳。切忌独居家中,蒙头大睡,过长的睡眠不利于阳气的生发。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